前不就我們在測試Ultra 9 285K的時候,所使用的主機板是微星的MSI MEG Z890 UNIFY-X,這張板子相信有在關注超頻的玩家應該不陌生,因為MSI MEG Z890 UNIFY-X是針對超頻玩家所設計,所以在記憶體的走線上特別講究,所以才會在設計上只有雙插槽,一條通道對應一個插槽的設計,才讓UNIFY-X這個系列一直都能創造出更強的紀錄,目前小編查到使用MSI MEG Z890 UNIFY-X記憶體超頻的最高紀錄是DDR5-12108MT/s,這都快比原本支援的6400 MT/s快上將近一倍了,所以MSI MEG Z890 UNIFY-X就是為了突破極限才這樣設計的。
想當然爾,既然是為了超頻而生,那麼對於不超頻的玩家這張主機板的吸引力到底在哪裡呢? 首先,MSI MEG Z890 UNIFY-X因為針對超頻玩家設計,基本上用料就是實打實的強悍,再來即使你沒有超頻的習慣,但你選擇MSI MEG Z890 UNIFY-X 的同時,你獲得的是可以增加效能的空間,而且微星在超頻的設計上非常親民,即使你對於超頻不是很了解,但你也可以透過BIOS的簡單設定就能夠輕鬆地讓效能往上提升,而且在記憶體縮減的空間上,設計了全新的PCIe 5.0 x4 M.2插槽,對於一般玩家來說反而是更好的選擇,那麼我們今天就來開箱這張MSI MEG Z890 UNIFY-X吧。
MSI MEG Z890 UNIFY-X 開箱
打開盒子後,內側有UNIFY-X的X字樣,下面寫了Made to shatter records,也就是為了打破記錄而生的主機板:
配件包同樣也是頂配的存在,基本包含了所有你所需要用到的線材與配件,其中包含了無線天線、2條熱感應線、4條 SATA線、ARGB連接線、EZ Conn連接線、前置IO快接連接線、控制器連接線、M.2螺絲包以及OC Tuning Controller 控制器等等,另外還有快速安裝說明、MSI標籤貼紙等等,全部都幫你準備好了:
其中比較特別的是OC Tuning Controller 控制器,透過連接線與主板連接後,就可以直接透過控制器調整各種超頻的操作,保含了處理器時脈、倍頻、開關機等等,這樣就不用重開機進BIOS調整,透過遙控器直接設定超方便:
在整體外觀配色上以黑色系搭配銀色鏡面為主視覺,搭配MEG LOGO、MSI圖騰以及UNIFY-X的字樣,整個質感大幅度提升:
而且分開的銀色鏡面小區塊搭配主機板的底層線條以及散熱片的條紋設計,組合出一個大大的X字樣,非常的帥氣:
背面也是用料十足,整塊的金屬背板除了可以起到保護作用外,更可以用於支撐起整塊PCB版材以及增加版材的散熱性:
提到散熱片,其實微星巧妙的將散熱片融入到整體外觀上,讓你看著不突兀,但實際上卻發揮出了非常有用的功效,從側邊看就可以發現裡面還有分層設計,提高散熱效率,不虧是為了超頻而生的主機板:
在CPU供電部分採用了旗艦級VRM設計的20+2+1+1 數位供電相數,配合雙8pin電源接口以及110A 智能供電模組,使得處理器得以發揮最佳的能效比:
Z890的腳位是採用新一代的LGA 1851腳位,雖然跟LGA 1700看起來很類似,但裡面的針腳數卻是不一樣的喔,因此也有新的防呆機制:
但在散熱器的安裝上,是與LGA 1700採用相同扣具,所以散熱器是可以與LGA 1700共用的,非常便利:
在處理器的旁邊,也就是UNIFY-X的最大特色:兩個DDR5記憶體插槽,離的越近代表可能產生的延遲就會越低,最大容量可擴充到128GB:
而在記憶體的旁邊,利用多出來的空間,設置了一個M.2 插槽,而這個M.2的位置,就是MSI MEG Z890 UNIFY-X將這次Z890多出來的PCIe 5.0 x4設計在這裡,這也是這次Z890相比Z790升級的一大特色,在Z790的時候PCIe 5.0就只有16條,所以正常來大多是全給顯卡使用跑PCIe 5.0 x16,但如果你想要使用PCIe 5.0 SSD的話,你就必須得把16條切開,讓顯卡只能跑PCIe 5.0 x8 空出來的才能讓PCIe 5.0 SSD跑到滿,而Z890則是有20條PCIe 5.0,因此可以在顯卡跑滿PCIe 5.0 x16的同時,PCIe 5.0 SSD也能走剩下的PCIe 5.0 x4跑到滿速,可以說Z890才是真正意義上的PCIe 5.0完全體:
在PCIe 5.0 x4 M.2插槽的旁邊,則是有EZ除錯燈、EZ數位除錯燈、EZ Conn接頭等等:
在旁邊則是主機板的主供電,旁邊還有另外設計一個 6pin的輔助供電:
在主電源的下方可以看到一顆小按鈕,這顆按鈕是拿來釋放顯卡的卡榫,透過按壓的方式就能夠輕鬆地 鎖定/解鎖 顯卡,非常的方便:
在顯卡的下方,就是原本MEG LOGO字樣散熱片的側邊,由右至左則是有1組USB 3.2 20Gbps Type-C以及2組 USB 3.0前面板的配線,還有6個SATA 6G插槽:
值得注意的是Type-C提供了前面板60W的快充,這也就是為什麼主電源旁邊需要多一個6pin輔助電源的原因:
在有MEG LOGO字樣散熱片的下方,除了有開關針腳、風扇針腳等等,有一個最特別的是有一個BIOS的切換器,MSI MEG Z890 UNIFY-X有雙BIOS設計,可以確保你即使主BIOS有問題可以馬上切換到備用的,這對於超頻玩家來說就非常有幫助:
回到散熱片本身,在MSI MEG Z890 UNIFY-X的可拆卸散熱片設計上,都是有著EZ DIY模式的原理,只要透過旁邊的卡榫輕輕一按就能夠實現快拆:
在打開散熱片以後,就可以發現大量的M.2插槽,MSI MEG Z890 UNIFY-X總共提供了六個M.2插槽,扣除前面已經提到在記憶體旁邊的PCIe 5.0 M.2以外,還有在顯卡上方的一個M.2 PCIe 4.0 x4以及在散熱片下方的4個M.2 PCIe 4.0 x4,唯獨一個特別要注意的是,在最左下方標記為M.2_4的M.2其實也可以走PCIe 5.0 (預設是走PCIe 4.0 x4,要改PCIe 5.0 x4需要到BIOS設定開啟),但因為與顯卡共用的Lens關係,M.2 PCIe 5.0 SSD建議還是安裝在記憶體旁邊的M.2插槽:
接著我們來講講PCIe插槽的部分,剛剛前面一直提到顯卡的位置,其實就是可以跑滿PCIe 5.0 x16的位置,也就是PCI_E2,在顯卡上面其實還有一個小塊的PCI_E1是給外接裝置或者是網卡使用的,走PCIe 4.0 x1的通道:
下面兩個PCI_E3以及PCI_E4,則是分別走PCIe 5.0 x8以及PCIe 4.0 x4,看到PCIe 5.0 x8就不難猜到,沒錯這還是跟主顯卡插槽共用PCIe 5.0,而且當前面提到的M.2_4如果有被使用到PCIe 5.0通道的時候,PCI_E3的PCIe 5.0又會被共用,速度只剩下PCIe 5.0 x4,所以要讓主顯卡的PCI_E2跑滿PCIe 5.0 x16的話,PCI_E3以及M.2_4的使用就要格外注意:
而且也為了不影響其他設備的供電,另外還拉了8pin電源專門提供給PCIe使用,為了AI運算做好萬全的準備:
在PCIe電源供應的旁邊,其實有一個預留的孔位,也就是JTBT5,而這個孔位即是預留給Thunderbolt 5 Card連接使用的,而Thunderbolt 5可以提供27W的快充,因此就像前面板留的60W快充一樣,每個額外設計的供電都是有意義的,而且Thunderbolt 5 Card走的是PCIe 4.0 x4,剛好就是在旁邊的PCI_E4符合需求,因此如果有想要體驗Thunderbolt 5的朋友可以另外選購Thunderbolt 5 Card來使用:
最後我們來看看後方面板的I/O配置,帶有8個USB 10Gbps(Type A)以及2個USB 10Gbps(Type C),在兩個USB 10Gbps(Type C)中間則是Thunderbolt™ 4 40Gbps (Type C)的孔位,也正是因為有了這兩個Thunderbolt 4的接孔(可傳輸影像),所以順勢就可以省掉了HDMI的孔位,所以大家別擔心沒有HDMI的插槽以為是沒有影像輸出,透過一條Type C轉HDMI或者是直接用Type C接螢幕都是可以正常顯示的喔:
除了有豐富的USB插槽外,還有一個5G的有線網路,根據之前我們拍了很多隻有關於網路升級的介紹中也有提到,2.5Gbps或者是5Gbps都能有效地提升我們在內往傳輸上的效率,另外還有傳統的PS/2接孔,這對於在超頻過程中部分USB可能會受到影響的情況下,採用傳統的PS/2鍵鼠相對來說會可靠一點,接著還有WiFi 7的天線孔,有關於WiFi 7的部分則是可以看我們Youtube頻道裡面也有專門拍一支影片介紹喔,最下面則是有獨立音效Audio boost 5的音源接孔以及光纖接孔:
開始超頻啦!!!
相信大家對這張板子有興趣也是針對超頻的部分,所以在看完了主機板的開箱以後,我們就來試試看超頻的部分,主要就針對了他的重點記憶體超頻來做實測。在全新一代Intel Ultra 200系列當中,記憶體的基礎頻率是訂在6400 MT/s,其實已經就很夠用了,但如果你只要微調BIOS的設定就可以有更好的效能,何嘗不是是看呢? MSI MEG Z890 UNIFY-X在BIOS裡面提供了非常簡單的超頻模式,只要預設的設定檔配合記憶體的模式就可以輕鬆超頻啦:
在預設XMP的設定檔裡面有三個頻率可以直接往上拉,分別是8200、8266、8400 MT/s其實差異不大,但超頻的部分還是以記憶體體質主機板體質為主,所以每個人的結果都不一樣,建議都是從最小的開始試試看,只有穩定並且長期使用才算過關:
而記憶體的模式的主要分為Performance、Benchmark、Memtest、High Efficiency四種模式,扣除Benchmark跟Memtest兩個模式一般使用不到的以外,基本上選擇Performance就能夠有很好的提升,而High Efficiency則是會另外自動幫你調整NGU Ratio以及CPU D2D Ratio,但有一個重點小編在這裡提醒,並非他預設調整的35 35是最佳參數,還是一句老話,超頻從小一點開始做起,可以將參數從30 30開始設定,慢慢的往上拉找到一個最適合你的參數,相對來說比較安全,畢竟超頻過程中會發生甚麼事情都是不一定的,所以High Efficiency模式如果真的不熟,可以直接選擇Performance即可,相對來說是一個非常穩定且可以放心使用的模式:
以下我們實測幾種狀況讓大家知道,到底這幾種模式對於記憶體的速度有啥變化。我們這次測試使用的是Kingston FURY Renegade DDR5 CUDIMM 24GB 8400MT/s,首先是在不超頻的狀況下,開啟Performance mode,在實際的運用上其實已經有些許變化,讀寫速度快了一點,而延遲的部分則是降低了12ns,即是不超頻的情況下光開啟Performance mode就能有更好的使用體驗:
接著我們把頻率拉到了8266 MT/s Performance mode,可以發現讀寫速度有很明顯的提升,並且延遲更是降低到了75.6 ns,並且這個配置下是可以穩定使用的:
接著我們將頻率拉到了8400 MT/s Performance mode,與8266 MT/s Performance mode的配置相比,差距不大:
但如果我們把模式調整為8400 MT/s High Efficiency的話,在預設的NGU Ratio 35以及CPU D2D Ratio 35,小編手上的記憶體實際上是非常不穩定的,因此後來手動調整為NGU Ratio 32以及CPU D2D Ratio 32才穩定下來,在讀寫速度的部分確實有小幅度的提升,而延遲的部分則是降到了73.8 ns,因此就結果論而言,小編手上的記憶體體質並不是挺好,所以適合的超頻模式應該設定為8266 MT/s Performance mode即可,相比甚麼都沒有調整的情況下,讀寫速度提升了至少有40~50%左右,延遲也降低了將近45%左右,而且是非常穩定的狀態下,透過BIOS的快速調整就能夠有著如此高效能的提升,這也就是MSI MEG Z890 UNIFY-X這張超頻特化版的優異之處:
總結
隨著這次Intel Ultra 200桌上型處理器的發布,Z890的主機板也開始是大家選購的目標,畢竟全新的LGA 1851腳位擺在那裏,就是必須連同主機板一起升級,因此在選購的時候就可以好好思考一下需要的方向是甚麼? 今天開箱的這張MSI MEG Z890 UNIFY-X主機板,針對了超頻優化,在只有兩條記憶體插槽的同時,你獲得的可以是更高速的效能,加上一般玩家基本都是使用雙通道的情況下,其實夠用就好,反而可以透過BIOS輕鬆地調整超頻參數,就可以獲得一個更高效的使用體驗,加上了豐富的I/O配置、完整的供電設計、滿滿的擴充性、各種EZ DIY的小巧思等等,都是MSI MEG Z890 UNIFY-X一張主機板就能夠同時擁有,如果你也考慮升級你的桌機,但又沒有超頻經驗的玩家,不彷可以試試看擁有超頻特化的MSI MEG Z890 UNIFY-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