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在桌面端的市場一直都不算好,但畢竟是個擁有諸多發行版的系統,許多大廠會根據需求讓 Linux 變成更好用的樣子。 Valve 就是其中一個,他們將 Linux 作為 Steam Deck 的系統,甚至千方百計的規劃出轉譯途徑,讓 Windows 遊戲在 Linux 系統下有了不錯的支援度。雖說不是百分百每一款遊戲都能支援,但至少拓寬了許多 Linux 用戶的思路。就算原生遊戲不太熱門,還能透過 Steam 玩到一些大作級的遊戲,對玩家來說還是十分親切的。
Linux 從問世到現在有一個不小的問題,那就是開枝散葉的程度令人驚訝,光是發行版,就有數以萬計的數量。雖說都是 Linux ,但每一套都有一些特色,或者說開發者癖好在裡面。光是安裝軟體就有不同的邏輯,講起來很簡單,做起來很複雜,下面就挑幾個相對主流的發行版家系,來介紹如何在這些系統中安裝 Steam 的方法。對於剛剛接觸 Linux 的玩家,或許可以當作是一些未必有用,但用到的時候可以稍微查詢一下的地方。
Steam 網站直接下載,適用 Ubuntu、Debian 等系統
這是官方本身就有的安裝檔案。不過,Linux 版的部份僅提供 deb 檔。這個檔案主要適用於 Debian、Ubuntu 或基於這些系統的衍生系統,例如 Linux Mint、pop!_OS、Kali Linux、Elementary OS、MX Linux、Zorin OS、Raspbian 及其他知名度較小,但仍使用 Debian 或 Ubuntu 作為基底的 Linux 發行版。
安裝方式跟 Windows 系統差不多,在下載下來的 steam.deb 上雙擊右鍵就會進入安裝程式的界面,接下來就是不斷的下一步或同意某些消費者條款等等。自然而然的完成了安裝。方式簡單無腦,毫無學習成本。是初學者最推薦的方案。換言之,Valve 其實已經默默認同 Ubuntu/Debian 才是 Steam for Linux 的最佳發行版。只是官方並未提及客戶端軟體的系統需求,或許這就是不能說的公開祕密吧。
但如果不是使用 Debian、Ubuntu 這個家族的發行版,那就得繼續看下去。
Fedora 或其他同樣使用 DNF 的發行版
許多 Linux 發行版為了方便用戶進行套件更新、或者新增移除,多半會有個套件管理器,用來輔助安裝或移除軟體。以 Ubuntu 或 Debian 家族來說,大概就是 dpkg 與 apt。而 Red Hat、Fedora、openSUSE 等發行版則因為同樣是 Fedora 發行版家族的一員,因此用的套件管理器則是 yum 與最近的 dnf。
對於這些發行版,安裝 Steam 的方法就稍嫌不同,他需要在終端機中輸入這樣一段指令。
sudo dnf install https://mirrors.rpmfusion.org/nonfree/fedora/rpmfusion-nonfree-release-$(rpm -E %fedora).noarch.rpm
輸入完畢後按下 ENTER,程式會開始依照指令加入一個新的套件來源,途中會詢問使用者是否許可,許可之後才會繼續運作。如果程式順利結束,就能進行下一個指令正式安裝。
sudo dnf install steam
一樣,安裝過程會詢問許可,給予同意就會繼續安裝。結束後 Steam 界面就會直接彈出。
值得一提的是,前述指令中加入的套件庫,是一個名為 RPM Fusion 的非官方套件庫,根據網站上的說明指出,該套件庫主要收集一些 Fedora 或 Red Hat 官方不收錄的軟體,提供給願意嘗試這些開發者所屬組織不認可的軟體。是的,Fedora 並未正式支援 Steam,因此即便能夠安裝,但不論是 Steam 背後的 Valve,還是 Fedora 背後的 Red Hat,對這個套件庫中的軟體都是放任態度的。
這點在 Linux 軟體圈其實非常常見,許多公司並不見得願意推出 Linux 系統用的軟體,因此比較保守的發行版或公司會對套件庫內的軟體抓得比較嚴格,版本舊一點或是缺乏一些流行軟體也不要緊,重要的是自家套件庫內的軟體必須有原廠背書,能穩定運作才行。
Arch Linux 或其他基於此系統而生的 Linux
Arch Linux 或許是最近流行的 Linux 發行版當中,生態最為奇特的一個。這是一套前期學習成本非常高的系統,很多對 Linux 不甚熟悉的用戶光是看到安裝界面就會退避三舍,但一旦上手之後,Arch Linux 卻又有著相當令人著迷的滾動更新特性。沒有系統版本的隔閡,所有的套件幾乎都追著最新版本號而去,加上強大的自訂性,熟悉操作後可以自行訂製出及其精簡而高效率的系統。
以 Arch Linux 來說,安裝 Steam 通常會推薦透過第三方的 Flatpak 套件庫。這個套件庫與一般套件庫又不太一樣,它主打的是在不同發行版的支援度都相同,因為軟體是被包在一個沙盒環境中被安裝,沙盒內滿足了軟體需要的依賴程式庫,而沙盒外與系統分隔開,彼此不影響。但並不是沒有方法直接安裝在 Arch Linux 內,安裝之前,需要打開終端機,用指令呼叫編輯器並打開指定檔案。
sudo nano /etc/pacman.conf
然後尋找這段文字,將裡面的 3 個 # 號刪除
#[multilib]#SigLevel = PackageRequired#Include = /etc/pacman.d/mirrorlist
最後保存檔案,nano 編輯器的話需要用 Ctrl + O 將變更寫入,接著出現檔名的部份,不需要變更,直接按下 Enter 完成存檔。接著要退出編輯器回到原來的終端機畫面,使用 Ctrl + X 即可退出。
細心觀察的話或許會發現這段操作的意思,其實就跟 Fedora 那邊一樣,Arch Linux 需要一個被關起來的套件庫來安裝 Steam。因此下一段指令就是讓 Arch Linux 安裝 Steam。
sudo pacman -S steam
不論是哪個平台,Steam 第一次啟動都需要一段時間更新,在這段過程中必須維持網路順暢。以筆者的電腦來說,不論系統語言選的是不是中文,Steam 剛裝好一定是英語界面。
要改也簡單,界面左上角的 Steam 處按下開啟選單,點進 Setting。就會開啟設定視窗。然後點到 Interface ,就能看到 Steam Client Language 選項,後面的 English 可以點開,在選單中找到中文後,等 Steam 重新啟動,就能看到中文界面。
結論
在 Windows 系統下,所有的軟體似乎只有一種安裝方式,點開安裝包,一直按下一步及同意授權,然後使用。但在 Linux 上,因為發行版不同而衍生出許多不同的套件管理器,所有套件的安裝、更新、移除集中在管理器中,省下了許多時間去替軟體套件尋找符合其需求的套件包。不過,要開始玩 Steam 內的遊戲還得面臨兩個問題:Linux 系統的顯卡驅動程式,以及遊戲對 Linux,甚至是 Valve 推出的 Proton 轉譯工具的相容性,都是需要試驗與排查的地方。雖說仍有許多獨立遊戲可供 Linux 用戶遊玩,遊戲性也不錯。但對於想開始玩 3A 大作的用戶來說,這或許是另一種挑戰。
考慮到易用性,最容易上手來玩 Steam 平台遊戲的系統應該是 Ubuntu 與 Linux Mint。兩者都有優秀的界面,使人感到親切。特別是 Linux Mint 的界面很大程度參考了 Windows XP 或 Windows 7,許多功能也都有圖形化程式代勞,使用上十分簡便。對於想直接接觸 Linux 版 Steam 的玩家來說,應該是個好選擇。
其他發行版也不是不行,就是安裝過程稍嫌複雜。但也有少數發行版會將 Steam 內建在預設套件庫中,一行指令直接裝到好。例如筆者目前使用 EndeavourOS,雖說同樣基於 Arch Linux ,卻能不經修改系統檔案就能直接用指令 pacman 安裝 Steam。這些發行版筆者未必能一一細數,因此多少有些遺珠之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