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腦普及的現代,文書工作在工作中站又非常大的比例,鍵盤可以說是這世界上最重要的發明之一,從回覆郵件、使用通訊軟體、寫寫部落格文章等,如果沒有鍵盤的幫助,你必須花上更多時間來處理這些與電腦溝通的任務。最常見的鍵盤上最多有 108 個輸入按鍵,不管按鍵多少,鍵盤繼續在改變人們的生活,但你了解它嗎?
小工具大學問,為什麼鍵盤會採用 QWERTY 配置?
主行
剛入門的人多半就是雙手並用的一指神功輸入,看著別人手指有節奏地快速打字總覺得眼花撩亂地像個魔術,但簡單的秘密在於「主行」。最基本的 QWERTY 鍵盤起手勢上,將左手手指放在鍵盤中間行 ASDF 的位置,右手則放置在JKL與;上面,所以你經常可以看到鍵盤廠商在 F 與 J 按鍵上做刻痕、凸點等便於你的手指識別位置。
就像在彈鋼琴依樣,你的手指微微彎曲輕放在中間主行就能輕鬆到達周圍的按鍵,不必真正從主行中抬起手指,你可以毫不費力地向上、向下或對角線移動,即可輕鬆使用整把鍵盤上的輸入按鍵。,可以說主行就是打字的基本。在經過充足的練習使肌肉記憶定型後,你就可以本能地知道手指下對應的按鍵在哪裡,讓妳可以用最快的速度將腦中想到的字直接轉換在電腦上。
為什麼鍵盤的按鍵排列沒有依照字母順序?
當大家初學看到鍵盤時,可能會想知道為什麼鍵盤上的按鍵沒有依據英文字母數字排列,但若真是這樣排,實際上會使打字速度慢很多。因此 QWERTY 鍵盤的排列出現了,直至今日仍是英文鍵盤的標準配列。這種簡單的設計來自於 19 世紀 70 年代的一位美國的報紙編輯兼印刷商 Christopher Latham Sholes。
QWERTY 的排列主要起源自古典打字機,特別是上面提到的 Christopher Latham Sholes 曾與商業夥伴 Samuel W. Soule 以及業餘機械工程師 Carlos S. Glidden 合作推出了 Sholes&Glidden 打字機更可視作現代鍵盤的前身。其實最早的打字機和鍵盤原型一開始是有按照字母順序排列,將鍵盤更改為 QWERTY 的具體原因目前有兩種理論:
- 防止機械故障
在過去打字機盛行的時代,由於打字機原理上需要有長條狀的凸版字對應你的輸入彈出,如果是按照字母順序排列,在打字輸入太快的時候,很容易使這些長條相互卡住(下圖中箭頭所指之處),這個問題使發明家們想到重新排列按鍵來避免機械故障。此一理論認為 QWERTY 的排列方式或多或少是參照經常輸入的字母與單字組合,並結合需要快速轉錄摩斯密碼的電報員需求來調整。
然而此一說法在 2011 年由京都大學研究人員 Koichi Yasuoka 和 Motoko Yasuoka 的一篇論文中被推翻,他們得出的結論表示,打字機的機制不會影響鍵盤設計,因此也不會對按鍵布局有所影響。相反的,人們發現最早的測試人員,主要是發現字母排列過於混亂的電報操作員來負責布局更改。
- 將打字員變成忠實用戶的行銷目的考量
另一個理論上是說,Samuel W. Soulé 離開最初的公司並且被 James Densmore 取代後,基本上是將打字員留在特定系統中的一個決策,以使打字員對槍械製造商 Remington 出品的打字機保有品牌忠誠度。 由於精密製造方面的豐富經驗使 Remington 在 1839 年初獲得製造打字機的權利,並且將此一是液體完全獨立出來。在當時 Remington 的想法算是很聰明,賣機器給企業同時加上培訓課程,就好比現在的 Apple 把你整個留在它的生態圈中一樣。
時至今日我們用遠不會知道哪種理論最正確,比較有趣的是,Sholes 本人並不完全相信 QWERTY 排列能這麼亙古持久,最終它把設計賣給了 Remington 大賺一筆,但在他的餘生中仍繼續在嘗試不同的排列與設計。多年來,人們已經嘗試多種方式來使新的輸入法更快速,包含像是語音輸入、單字預測等,但在真正簡單、容易上手且輸入迅速的排列方式出爐之前,QWERTY 鍵盤配置都會活得好好的,即便手機平盤產品幾乎都不需要實體鍵盤,但虛擬鍵盤依然甩不掉 QWERTY 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