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對最近的處理器市調報告有印象,或許你會記得 AMD 在桌上型處理器上正式打敗 Intel 處理器的市佔率,成功逆襲而上。但說到筆電這邊,雖然 Ryzen 4000 系列非常給力,在效能跟功耗上都遠比競品優秀,但市佔率數字變動有限,至今仍是 Intel 大於 AMD 的局面。不過,隨著 Ryzen 5000 系列行動處理器的推出,也許雙方的市佔數字又會有極大的變化。外媒 PCWorld 就特別針對新推出的 Ryzen 5000 系列筆電來進行跑分測試,就結果來說,現階段的 Ryzen 5000 非常強大,旗艦款 R9 5980HS 以 35 W 功耗表現更是有著幾乎無對手的效能:
▲AMD Ryzen 5000 行動版處理器正式問世,同等級內幾乎無對手
Ryzen 5000系列行動處理器在不久前正式問世,連帶也有部分筆電廠商也紛紛推出了對應的產品,像是 ASUS ROG Flow X13 這台同時具有內建獨立顯卡與外接顯卡功能的電競筆電,就在 CES 大會上吸引不少目光。而這台筆電也是現階段能見度相對較高的 Ryzen 5000 系列筆電之一,自然受到更多關注。特別是關於新處理器效能的部分。
Ryzen 5000 承先啟後,以強大效能壓制對手
跟上一代相似, Ryzen 5000 系列處理器具備強大的效能,極低的功耗。因此就算是這麼快的處理器,將它放進 13 吋機身,重量僅約 1.3 公斤的筆電中,也不需要太擔心因為散熱問題限制了效能。這點其實 Ryzen 4000 系列就已經做得到,像是 ROG Zephyrus G14 筆電就可算得上是一個例子。該機除了有酷炫的外在,還有冷靜而強大的處理器核心,兩者相輔相成,在筆電玩家間引起討論。
行動版的 Ryzen 5000 系列與桌上型電腦版的 Ryzen 5000 系列並不相同,行動版可說是特別設計的晶片,除了是最新的 Zen 3 核心,還有改善的內顯晶片、記憶體控制器。更對功耗進行了改善。製程方面則是台積電 7nm 製程。
有趣的是,其實行動版的 Ryzen 5000 系列處理器在腳位的部分與上一代相同,這個對使用者來說沒有太大感覺的相容性,替有意推出 Ryzen 5000 筆電的廠商找到省錢的機會外,也讓這個新處理器的開發變得困難重重,少了這層限制,也許行動版 Ryzen 5000 還可以引出更強的潛能。
效能測試
嚴格來說,筆電的橫向比較很難真正的測出某個組件的效能高低。PCWorld 所找來的對照筆電未必都是同屬 ASUS 所出,記憶體及顯示晶片的等級也各有千秋。因此他們並未針對筆電的遊戲性能進行評論,僅專注在 CPU 效能上。
也因此,測試也主要以 Cinebench 系列、7Zip 壓縮測試等 CPU 為主角的測試軟體為主。不過就算是再怎麼小心翼翼,有時候 GPU 的影響仍然會讓測試結果出現瑕疵。筆者認為這點難以避免。
主角 ASUS ROG Flow X13,搭載 Ryzen 9 5980HS 處理器、GTX 1650 Max-Q GPU 且未安裝 eGPU。以下則是對照組:
- MSI Prestige 14 Evo:Core i7-1185G7 內建 Iris Xe 顯示晶片、16GB LPDDR4X/4267 記憶體、512GB PCIe Gen 4 SSD、14 吋 FHD 螢幕、1.22 公斤
- MSI Prestige 14(10 代):Core i7-10710U、GeForce GTX 1650 Max-Q、16GB LPDDR3/2133 記憶體、1TB PCIe 3.0 SSD、14 吋 4K 螢幕、1.27 公斤
- Lenovo Yoga Slim 7:Ryzen 4800U 內建 Radeon 顯示晶片、16GB LPDDR4X/4267 記憶體、512GB PCIe 3.0 SSD、14 吋 FHD 螢幕、1.4 公斤
- ASUS ROG Zephyrus G14:Ryzen 9 4900HS (部分圖表誤植為「4800HS」)、GeForce RTX 2060 Max-Q 、16GB DDR4/3200 記憶體、1TB PCIe 3.0 SSD、14 吋 FHD 螢幕、1.63 公斤
- ACER Predator Triton 500:Core i7-10750H CPU、GeForce RTX 2080 Super Max-Q、32GB DDR4/3200 記憶體、1TB PCIe 3.0 SSD、15.6吋 300Hz FHD 螢幕、2.09 公斤
- Aorus 17:Core i7-10870H CPU、GeForce RTX 3080 max-Q、32GB 記憶體、17.3 吋 300Hz FHD 螢幕、2.72 公斤
首先是 Maxon 的 Cinebench R20 。這個測試一般來說就是比多核效能。效能模式設定在 Turbo 的 ROG Flow X13 輕鬆獲勝,甚至比體積較大的 Aorus 17(Core i7-10870H)還快:
▲其實沒開 Turbo 也有五五開的表現
更新版的 Cinebench R23 測試更為嚴苛,不過這邊看來仍然有拉開差距,顯示 Ryzen 9 5980HS 十分能打:
▲Cinebench R23 在渲染時間上比 R20 還久,或許雙方差距就是這麼被拉開的
接著是 V-Ray Next 測試,這是一個著名的光線追蹤測試軟體,在這項測試下依然是 Ryzen 9 5980HS 強力碾壓:
▲雖然用筆電開光追仍然有嚴重的效能減損,但這仍然是未來電腦性能的重要指標之一
接著是 Corona Renderer 測試,這是個相對中立的擬真渲染器軟體,在這裡也是 Ryzen 9 5980HS 的完全勝利:
▲目前為止 AMD Ryzen 9 5980HS 仍然穩定領先
當然,到這邊可以發現前面的測試主要以多核心效能為主,而多核心效能近來都是 AMD 最具優勢的地方,但單核效能表現如何,仍然也要測一測分個高下。因此以 Cinebench R20 來測試單核心表現:
▲從單核效能來看,Prestige 14 Evo 的 Core i7-1185G7 其實表現不差。大概介於有開或沒開 Turbo 的 Ryzen 9 5980HS 之間。
接著是壓縮軟體,也就是 7Zip 的測試部分。這裡也根據多核心與單核心兩種模式各自測出成績:
▲多核心效能表現很顯然是 Ryzen 9 5980HS 壓倒性的勝利
▲單核心表現卻是差距不大,以 Core i7-1185G7 與 Ryzen 9 5980HS 兩者來看幾乎平手
HandBrake 影音轉檔軟體是很多人熟悉的免費轉檔軟體,它正好也是許多硬體測試媒體的愛用軟體。這裡自然少不了 HandBrake 的轉檔時間 PK。這裡的圖表就跟前面不同,是越短的越好:
▲AMD 在這邊毫無懸念的全勝。不過 Core i7-1185G7 的表現也相當出色,基本上已經幾乎打平分數
Office 365 測試主要基於 PCMark 10,這項測試主要模擬各種辦公軟體的使用狀況及性能表現。這部分其實對 Intel 多少有利,不過 AMD 氣勢十足,在這一塊仍然努力趕上,大致落後不多:
▲雖說辦公效能很少人介意,但換個好點的電腦總是讓工作更順利。
除了微軟的 Office 以外,Adobe Creative Cloud 軟體也是許多美工、影音工作者需要常常操作的軟體,這邊為了盡可能測試出真實狀況,選擇使用 PugetBench 對應幾個主要的 Adobe Creative Cloud 軟體來測試
首先是影音剪輯師幾乎必備的 Premiere。由於 Premiere 本身具備 GPU 加速功能,因此測試上與其說 CPU 出力甚多,不如說 GPU 影響巨大。ROG Flow X13 雖說搭載強悍的 Ryzen 9 5980HS,但在沒有 eGPU 加持下,只能使用筆電內部的 GTX 1650 Max-Q GPU 進行測試,因此在這項測試中,搭載 GeForce RTX 3080 max-Q 的 Aorus 17 反而才是贏家。不過當 GPU 效能相差不大時,勝負關鍵卻是 CPU 核心數:
▲有 GPU 加速功能加持,就算處理器略遜一籌也能有最好的剪片體驗
Photoshop 也是常見的圖像編輯軟體,功能強大到幾乎每個女孩都要學著用它美化自己。甚至英文中都有「Photoshop it!」這樣的口語用法,可見這個軟體有多麼深植人心。雖然與 Premiere 同樣具備 GPU 加速,但測試上卻是 CPU 與記憶體相對更有影響力些:
▲Photoshop 測試主要以受 CPU 效能影響結果,GPU 相對影響力小一點
Lightroom Classic 是攝影師熟悉的相片管理軟體,能夠進行一定程度的批次修圖工作,Classic 版其實就是舊版的介面,與無 Classic 版其實骨子裡基本一樣,但介面上修改了不少。這邊測試的是進行數百個 RAW 相片檔案的瀏覽,來測試硬體的效能。跟 Photoshop 有點相似的是,Lightroom Classic 對 CPU 的要求多一些,對 GPU 的要求少一些。不過 Core i7-1185G7 在這裡表現的比 AMD 筆電更強些:
▲Lightroom Classic 測試大致上互有勝負,不過 Core i7-1185G7 才是領先的那一個
對需要修照片的人來說, Topaz Gigapixel AI 應該會是有機會用到的修圖工具。正如他的名字所說,他是透過 AI 技術去幫助用戶計算圖片資訊,然後輸出理想的畫面。這項技術通常對內建 AI 加速的處理器有利。測試的方式是利用該軟體將一張由 Canon 1D Mark ll N 拍攝的 800 萬像素照片,放大到 6 倍。藉此來評測這些筆電的 AI 效能:
▲搭載 Core i7-1185G7 和 Iris Xe 內顯的 MSI Prestige 14 Evo 筆電在這場測試中拿下第一
透過這些測試,其實已經看出 Ryzen 9 5980HS 已經在許多項目中領先對手,但 Ryzen 9 5980HS 並非戰無不勝,在一些領域中仍然有不足的地方。對於需要剪片的人,選購電腦時需要留意顯示卡的等級與剪輯軟體對 GPU 加速的支援度。對於中、重度辦公或者有轉檔用途的人來說,選處理器比選顯卡還要來得重要。當然如果錢包夠深,其實只要看那個最貴最強就好。
雖然 Core i7-1185G7 在多數的測試中都小幅落後於 AMD 的 Ryzen 處理器,但並非是全盤皆輸。AMD 陣營這邊雖然有著功耗表現出色的 Ryzen 4000 系列,但 Ryzen 5000 系列的續航力表現部分,仍然等待驗證。可以肯定的是,至少 Ryzen 5000 仍然香氣撲鼻,依然戰力滿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