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Pokémon GO》在歐美地區紅炸了,在台灣也非常的熱門,事實上,本站幾篇文章只要能跟《Pokémon GO》牽扯上關係的,大多都有非常良好的點擊率表現。不過也因此,不少專家學者、或是平日甚少關心遊戲產業的「高手」們,開始跳出來講一些五四三的,甚至有「《Pokémon GO》讓任天堂起死回生」等等言論的出現,小編是真的受不了了,於是寫下這篇文章。
首先,要先理解一下任天堂的定位,很多人很容易把任天堂定位成為「電玩軟體開發商」,其實正確來講任天堂應該是「電玩軟體/硬體開發商」,除了大家耳熟能詳的遊戲軟體,比如超級瑪利歐系列、薩爾達傳說系列、神奇寶貝系列等等外,大家別忘了他也是開發出FC、SFC、N64、GameCube等家用遊戲主機的開發商。
任天堂基礎獲利模式
自1983年7月15日,任天堂推出FC紅白機、任天堂迅速取代了ATARI2600的市場地位。任天堂認為其最大原因是宮本茂帶領軟體開發出一系列膾炙人口的知名作品,像是《大金剛》、《馬力歐兄弟》,遊戲受歡迎的程度,讓FC大量缺貨。而堪稱任天堂招牌明星的馬力歐,是1985年由宮本茂所開發《超級瑪利歐兄弟》所誕生的,堪稱是家用主機上的第一款超級大作,遊戲受歡迎的程度非常誇張,也幫任天堂帶來了大量的利潤。
任天堂當時社長山內溥也在1984年開放第三方廠商在FC上開發遊戲,像是Namco、HADSON等廠商,但是每款遊戲都必須由任天堂監控與審核,且遊戲軟體開發完畢後由任天堂製作卡帶,第三方廠商要支付製作費與不同金額的權利金,在當時近乎壟斷市場的FC中,任天堂透過第三方廠商支付的費用獲得大量的利潤。
至此,「依靠強力且大量的遊戲來支持遊戲主機的販售」,成為早年任天堂的重要政策。任天堂的獲利模式有「主機硬體的販售」、「自家軟體的利潤」、「第三方廠商支付的權利金」、「第三方廠商遊戲作品的卡帶生產費用」,其中以主機硬體的販售為主要利潤,這項政策也一直延續到現在。
「第三方廠商遊戲作品的卡帶生產費用」,這應該多少有接觸過電玩遊戲歷史的人都知道,任天堂堅持使用卡帶模式一直到GameCube時才取消,很大的因素就是透過幫第三方廠商生產卡帶,所獲得的利潤是相當驚人的,讓任天堂難以捨棄。某種程度來講,當年任天堂所打造的FC,其實就是現代許多廠商致力追求的「平台」概念十分類似,可以說是最初的原型。
掌上型主機的霸主地位
FC的霸主地位,最後其實面臨到了NEC所推出的PC-E、SEGA所推出的MD,在兩方聯手夾擊下,任天堂決定在1989年推出掌上型遊戲機GameBoy。其最大的主打特色就是「可以隨時隨地玩遊戲。」與第三方廠商配合的策略與公司政策都與FC大致相同。此時,GB的出現,清楚的定位與獨特的特性,很成功的抓住市場的需求,可以說是任天堂打造出的第二個獲利平台。
的確任天堂在家用主機的路上,自SFC之後就面臨到重大的挫敗,不管是N64或是GameCube都是如此,N64在銷售初期其實成績頗為亮眼,尤其在北美地區,因為山內社長的女婿-荒川實推出了《007:黃金眼》,在北美大受歡迎,進而推廣了N64在北美的銷售量。但是由於N64卡帶的設計,造成遊戲開發不易,最終還是以失敗坐收。但是任天堂所打造出來的掌上型遊戲主機市場,一直都被任天堂所把持著,Gameboy自1989年推出後,全系列主機在全球有1.18億的銷售量,GBA有8151萬台、2004年推出的NDS全球1.54億台的銷售、3DS自2011年推出後,至今全球有著5885萬台的銷售量。這些掌上型主機到底賣在哪?一定有人感覺現在很少看到有人玩3DS啊!他都往歐美賣過去啊。
任天堂的虧損
很多人都很喜歡嘴任天堂連年虧損,講的好像公司快倒了,我們就攤開他每年的財報來看吧。任天堂在2012年公布2011年的財報,因為不敵智慧型手機的普及、掌上型主機3DS的銷量下滑與降價,以及匯率問題造成虧損,年營業額6467 億,淨虧損432億日圓,也是創社30年來首度虧損。
2013年公布2012年的財報,受到新主機「Wii U」銷售不如預期與日圓匯差利潤的正負面因素影響下,年度淨利僅 70 億日圓。
2014年公布2013年的財報,因為WiiU的價格調降與遊戲銷售不如預期,由於銷售費用與管理費用高過銷售利潤,導致整體虧損232億日圓。
2015年公布2014年的財報,在 Wii U / N3DS 本家遊戲軟體銷售亮眼的帶動及日圓匯差利益的加持下,淨利為 418 億日圓。
2016年公布2015年的財報,因為WiiU主機銷售下滑、3DS遭智慧型手機夾擊,淨利為232億日圓。
就簡單的算術而言,任天堂自2011年起,的確在2011年與2013年有著嚴重的虧損,但是2012、2014、2015這三年的獲利,早已足夠彌補這方面的虧損。即便是在2012年重大虧損432億日圓時,當時的總資產還有1兆3684億日圓,股東權益亦有1兆1910億日圓,再加上任天堂是間百年老店,就算從FC時代算起也有35年的歷史,兩年的虧損就造成動搖國本、公司接近倒閉?搞笑吧。
就客觀事實而言,WiiU在家用主機的敗陣、掌上型市場因為智慧型手機的普及而萎縮、3DS的銷售量持續下滑,的確有造成任天堂虧損,但虧損並非每年都造成,且任天堂都有因應措施,充其量可以說智慧型手機的普及讓他「賺的不夠多」。而且公司的經營,有賺有賠非常正常吧,重點是要放在如何避免虧損、當虧損的時候要如何應對,而不是看到虧損就以為要倒閉了,也只有某國的廠商才會要求說一定要每年賺錢。
任天堂最大的變革-岩田聰
若要提到任天堂,除了早期的山內溥社長外,不能不提去年仙逝的岩田聰社長。岩田社長為任天堂第四任社長,首位非山內家族的社長,任職期間為2002年至2015年,在他任內,他將遊戲回歸到最原本的原點「有趣好玩」。推出了全球首款體感遊戲主機Wii,也推出了觸控式螢幕的NDS,讓掌上型主機添增更多樂趣。這兩個產品的成功,將任天堂的聲勢與股價一度推到最高點。
之後他還致力於改變任天堂古板、守舊的作風。任天堂過去都對旗下產品、品牌十分保護,鮮少會授權給其他廠商或品牌來使用。同時也堅持透過生產遊戲主機、打造遊戲平台來賺取其他廠商的費用。是故雖然智慧型手機的普及、手機遊戲的市場壯大,任天堂過去對進入手機遊戲市場這件事情感到興致缺缺。
但是在岩田聰社長的引領下,任天堂終於首肯進軍手遊領域(雖說他本人當年也是強力反對,在股東會數度表達不屑手機遊戲,但是後來終於軟化),並與日本大型手機遊戲公司DeNA交換持股。同時也與Niantic、The Pokémon Company兩間公司合力推出現在火爆全球的《Pokémon GO》。比較值得一提的是,《Pokémon GO》在美國之所以大獲成功,是因為《Pokémon》系列早已深耕在歐美市場中,而當初帶著《Pokémon》進攻歐美市場的,不是別人,正是岩田聰社長本人。
當時岩田聰社長被派到北美任天堂,進行美國版遊戲的製作與設計。1998年,全美111家電視台同時播放英文版《Pokémon》動畫,由於97年在日本《Pokémon》動畫所引起的集體昏迷事件,讓美國人對《Pokémon》十分好奇,結果首集開播就創造驚人的紀錄。同月《Pokémon》電影上映,首日票房締造了1010萬美元的記錄,在美國影史上排名第四。隔年《神奇寶貝 紅》、《神奇寶貝 藍》在美國上市,立刻登讓全美銷售榜首,最後總銷量接近1500萬套,銷售額接近4億美元。隔年再推出《Pokémon》對戰卡片,短時間內賣出24億張。99年《Pokémon》進攻歐洲,同樣的是以電視動畫、玩具、遊戲、對戰卡片的模式進攻,同樣的也獲得空前的成功,這也埋下了今日《Pokémon Go》大成功的原因。
《Pokémon Go》與岩田聰
《Pokémon Go》系列的來由,其實就是2014年Google地圖的愚人節活動,當時Google地圖在2014年愚人節當天,讓玩家可以在地圖上找到各種神奇寶貝,當時蔚為一股風潮。而這背後的推手,除了當時還是Google子公司的Niantic外,還有The Pokémon Company CEO石原恒和與任天堂的岩田聰社長的大力支持。後來這個小企畫案大成功後,就構思出了《Pokémon Go》的最初的原型。
當時的愚人節影片,其實跟現在差距不大:
《Pokémon Go》的開發時間長達兩年,可以說是岩田聰社長晚年頗為關心的項目之一,在去年《Pokémon Go》的發布會上,石原恒和就表示自己與岩田聰早在兩年前就在討論《Pokémon Go》的企劃案,雖然當時《Pokémon Go》發布會舉辦時,岩田聰社長早已仙逝。
任天堂自FC之後,由Wii與NDS所帶來的絕頂盛勢,是由岩田聰社長任內所完成的。《Pokémon》系列在歐美的成功、《Pokémon Go》的發想、成功,也與岩田聰社長拖不了關係,若稱岩田聰社長為《Pokémon Go》成功的推手與埋下種子的施作者,可以說是一點都不為過。
結語
任天堂從早期「透過強力遊戲來主推遊戲主機販售」、「壟斷獨佔遊戲平台」、「賺取第三方廠商費用」的策略,到放棄創建平台、以《Pokémon Go》進軍行動平台大獲成功,這方面的政策的轉變可以說是非常的大。至少《Pokémon Go》的成功,讓任天堂見識到了行動平台的威力,那至於任天堂傳說中的新主機NX,是否會繼續維持過去就有的壟斷平台的概念,還是加入智慧型手機添增了跨平台的概念,就要看明年三月任天堂端出怎樣的菜了。
至於,那些只看到虧損就在叫叫跳跳說任天堂快死了、看到PS4、Xbox360大賣就以為任天堂消失的、看到智慧型手機在台灣普及卻看不到掌上型主機在歐美的普及、看到《Pokémon Go》的成功就說任天堂復活的「專業人士」們,任天堂只有虧損過、賺不多,充其量可以稱之為虛弱。但他長年壟斷掌上型遊戲主機市場、FC、SFC、GB、Wii、NDS等主機的大賣所奠定下來的深厚基礎,甚至Wii在全球大賣時,任天堂日本股票一度漲到7萬日幣,相較於現在因為《Pokémon Go》所帶出的2萬5千日幣,就顯得普通許多,而放眼過去一年日本任天堂的股價,其實自2015年3月起,任天堂的股價就有明顯的復甦趨勢,有回復到差不多與今日相等的價格。
而且從大賺到大賠,任內社長都是岩田聰沒有變動過,就可以知道幾百億的虧損,對任天堂而言,頂多是認真檢討、想策略對付的程度。任天堂完全不到瀕死、更別說到死亡階段,也真的不需要你們這些專業人士來幫他復活,討論一間跨國公司時,為何只會以台灣角度出發來看他們?台灣市場也不代表全球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