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市場上開始出現能夠更輕鬆生成以假亂真的「影片」內容的時候,大家就應該會比較關注,當這類可以更快速以文字或甚至其他影像來無中生有的影片工具,若是落入有心人士手上可能導致的危險性。Google 近日則是順勢在 YouTube Studio 工作室中,推出了新的「經過加工的內容」的揭露工具。繼續閱讀 YouTube 禁用 AI 生成影片/音訊!?官方正式公布揭露原則範例與工具報導內文。
▲圖片來源:YouTube
YouTube 禁用 AI 生成影片/音訊!?官方正式公布揭露原則範例與工具
在 OpenAI Sora 影片生成功能發表前,也許很多人還會對於 YouTube 先前推動禁止 AI 音樂翻唱和模仿人物的 AI 生成內容新政策的同時。順勢推出的「經過加工的內容」揭露使用變造或合成內容的新工具,以及在 YouTube 影片上顯示的最新標籤描述覺得有點小題大作。
不過當市場上開始出現能夠更輕鬆生成以假亂真的「影片」內容的時候,大家就應該會比較關注,當這類可以更快速以文字或甚至其他影像來無中生有的影片工具,若是落入有心人士手上可能導致的危險性。
▲圖片來源:OpenAI
趁著這樣的話題(雖然是別人製造的),Google 近日則是順勢在 YouTube Studio 工作室中,推出了新的「經過加工的內容」的揭露工具。就官方的說明,基本上會建議揭露的影片內容包括以下特徵:
- 呈現真實人物的言論與動作,但其實並非本人所為
- 實際事件或地點的影片片段經過加工
- 出現看似真實但從未發生的場景
▲圖片來源:WhoAmI AiCover (YouTube)
官方英文版的文章則是還提到了包括換臉、合成某人的聲音來旁白、篡改真實事件或地點的畫面。具體的說包含用影像特效讓人以為真實建築起火、篡改城市景觀、繪製逼真的災害現場等。
基本上,官方所舉出的項目都指向「以假亂真」的影片內容。不過後續還提到「包括完全/部分變造的內容,或是使用音訊、影片或圖片建立/編輯工具製作的內容。」也讓人會有點擔心,像是調色套濾鏡或者是用 AI 生成延伸的背景需不需要揭露?這些就下面在官方業面上所提到的範例,倒還不需要揭露。
創作者不須揭露 | 創作者須揭露 |
|
|
|
|
|
|
|
|
比較妙的是,同樣用 AI 或後製生成的「飛彈」動畫。其實只要沒有「它」飛向真實城市造成破壞的畫面的話,就不需要揭露。
與利益揭露工具有點類似,YouTube 採用的還是偏向於正面鼓勵創作者主動揭露的政策。此一同時,也還是會「參考」檢舉等機制來進行驗證。如果被抓到的話,不僅系統可能自動會幫你標上無法移除的揭露標籤,YouTube 也會針對創作者處以移除內容或是暫停頻道合作夥伴計畫資格的處罰。
▲圖片來源:YouTube
認真講,若是影像創作者的內容會常常引用影片的話。一方面有的像是電影預告的內容等,也許會涉及全面採用特效製成的擬真場景。另一方面,未來也不能排除商用影片資料庫可能會有不少 AI 生成的內容。如果不小心引用卻沒注意到可能是須要揭露的內容的話,可能就會產生一些問題。
因此個人會覺得,未來創作者很可能會因為怕漏掉而會傾向只要有猶豫的話就會勾選「經過加工的內容」來避免衍生的問題。但這裡又會有點擔心,未來 YouTube 會否對於這類影片採用不同的推送原則,而影響到影片的曝光表現。關於這點… 也許又是一個創作者需要拿捏 Google 心裡的那條線的最新演算法玄學了。
延伸閱讀:
OpenRouter 整合熱門 LLM 生成式 AI 聊天機器人服務「同時聊」,支援 OpenAI、Google 與 Meta 海量大型語言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