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整個半導體圈,像 Apple 這樣不但在半導體設計,還在消費性電子產品兩方面都有出色表現的公司並不多。特別是 Apple 的晶片設計簡直到了匪夷所思的境界。從這家公司開始設計 SoC 晶片給自己的手機用開始,幾乎每次發表會都可以看到他們吹噓著自家處理器如何的一代進步過一代。不過,這個趨勢在幾年間似乎有退燒的現象。國外半導體分析網站 SemiAnalysis 甚至大膽認為,Apple 在 A15 Bionic 晶片上已經看不到以往那種大幅領先前代產品的特色,在發表會上只拿三年多前的 A12 Bionic 晶片做對比,來強調自家產品的進步。更多的是看到 A15 如何領先包括高通在內的其他競爭對手產品,Apple 如何在業界引領風騷這樣的說法。或許,原因與 Apple 自家 CPU 工程師開始往 Nuvia 與 Rivos 公司跳槽的現象有關:
▲Apple 為 iPhone 13 在發表會上講了很多特點,但也有人認為 iPhone 最大的進步只有相機(圖片來源)
在 Apple Silicon 這個詞出現以前,Apple 每次發表新手機等產品,免不了都會對跟著新機一起亮相的新晶片大書特書一番。Apple 晶片的強悍有目共睹。在同為手機、平板晶片組的戰場上已經讓高通、三星在內的諸多半導體廠商望塵莫及。雖然換個角度來說,Apple 從未將自家晶片用在除了自家產品以外的產品上,比較上多少有點地主優勢。但就算撇開這點優勢來看,Apple 晶片仍然有值得向對手吹噓的實力,以至於每到了發表會,Apple 晶片最大的比較對象,往往就是自家前一世代的產品。自己始終是自己最大的敵人,這句話用在 Apple 的晶片上可說是非常合適。
這一次,Apple 顯然也認為 A15 在繼續跟上一代產品比較,顯然戲劇效果不夠強。在這次發表會上,A15 的對比對象主要圍繞在其他公司的旗艦晶片上,持續營造一種 Apple 產品依然維持領先的氣勢。不過,即便這回 A15 在跑分上的表現相當出眾,每瓦效能也依然是業界指標之一。但總給人少了點什麼的感覺。
SemiAnalysis 認為,A15 在電晶體數量上有不小的成長,從 118 億個電晶體增加到了 150 億個電晶體,但這樣的增長幅度顯然與過去 Apple 那種爆發式的進步幅度有別。電晶體數量通常影響了晶片效能的成長幅度,雖說還有架構上的影響,以及製程改善帶來的優勢,但這些條件並未讓 A15 顯得出眾。然而,即便進步幅度有限,A15 仍然有著足以傲視對手的效能實力,但進步的幅度趨緩這點,或許會對未來 Apple 產品的領先優勢帶來一些危機:
▲嚴格來說 A15 並不是一顆不堪的處理器,不如說有些用戶期待看到的是跟以往進步幅度一樣甚至更大的新晶片(圖片來源)
另一方面,SemiAnalysis 認為 Apple 正在流失一批從 A7 至 A12 時期的資深 CPU 工程師,這些人才的外流一定程度的影響了 Apple 開發新晶片的進度,也影響了新晶片可能的進步幅度。即便 A15 優秀的 GPU 表現讓效能分數不至於毫無特色可講,跑分的結果也支持這個觀點。但 CPU 的部份就沒辦法這麼好做,可能的結果是 A15 挪用了上一代的 CPU 架構來改良,即便效能進步不少,但在架構沒有太多機會修改的情況下,進步幅度自然不能跟過去的核心們相提並論:
▲雖說 A15 電晶體數量有變得更多,但密度上還是略遜上一代產品一些(圖片來源)
當然,Apple 這次發表會還有很多沒提到的部份。例如許多等著買新 Macbook 的用戶正在期待比 M1 更強的新晶片出現。也許 Apple 只是為了兩線作戰,抽走人力去做未來可能叫做 M1X(或是叫 M2)的新晶片。A15 並不是不好。只是 Apple 晶片的效能成長幅度是否真的快到撞牆期,也許這點只有 Apple 內部心知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