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你覺得最近 Google 雲端空間免費方案收緊的政策是否叫養套殺。但若是端出「使用者付費」這個原則,其實無論是 Google Photo 無限高畫質上傳亦或是 Google 雲端硬碟教育版的無限空間,相信大多數人都能接受這個終將告別免費的結果。然而最近 Google Photo 突然強調「原始上傳」的重要性,用鳥照超時空打臉自己的照片壓縮技術,就讓人覺得一整個在哈囉。
▲圖片來源:Google
Google Photo 突然強調「原始上傳」的重要性,超時空打臉自己?
不確定從何時開始,Google 相簿服務原本宣傳為肉眼看不出差異,鼓勵大家選擇描述為畫質不減的高畫質照片上傳選項。不僅後來居然突然變成「畫質會略為降低」,甚至最近 Google 甚至還特別寄信打臉了自己多年前宣稱肉眼難以察覺的壓縮技術,突然推廣上傳原始大小圖片才能保留最多細節。
雖然本來就能預期,相對於完整檔案尺寸的原始大小上傳選項,Google Photo 針對所有照片都至少會縮至 1,600 萬畫素的「高畫質」上傳選項,肯定還是會造成影像會有畫質降低。只是當初 Google 曾經宣稱這樣的壓縮技術會是肉眼難以察覺,甚至當初的功能描述還寫上了「檔案較小,畫質不減」。但不知何時,現在已經改為了「會略微降低」。
▲圖:Google Photo 當初的選項描述(來源:電腦玩物)
近日,Google Photo 甚至向使用者發出了一封信件,以一張原始照對比已經有點畫素模糊化的鳥照,想要用有圖有真相的方式,證明信中所提原始照片將可保留最多細節,並提供放大、裁切後更不易察覺畫素點的表現是真的有其效果(原句為:Original quality photos preserve the most detail and let you zoom in, crop and print photos with less pixelation)。
▲圖片來源:Google
不得不說,Google 的講法應該不算錯。若今天這張照片是 24MP 甚至更高畫素的照片,透過「高畫質」預設的最高解析度 16MP 縮圖,接著再逐步放大與原圖比較,那的確有可能呈現這樣的差異 – 也真的是會是原始大小上傳的優勢。不過照理來講比較公平且應該是大家最想確認「原始大小 vs 高畫質」的比較狀況,應該用同為 16MP 卻因為透過 Google 縮圖演算法的畫質差異來進行比較吧?畢竟儘管目前破億畫素的手機不少,但主流的解析度還是 12MP 左右,都在 Google Photo「高畫質」的最高畫素範圍內。
不得不說,若是同畫素卻因上傳選項導致這樣的差異,那麼 Google 的這張差異圖根本算是超時空打臉自己多年前宣稱,畫質不減肉眼看不出差異的壓縮技術 – 難不成是邪惡地技術退步?如果不是,那在這無限容量即將結束的時刻,鼓勵大家用更大的檔案來佔用雲端空間,是為了不過度浪費空間的「產品永續發展」還是有其他目的,相信大家心理都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