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來說「藝術」感覺總是些「高、大、上」的族群才會比較有研究的科目,通常一般人對於藝術與美感往往只有「好看」、「感動」的感覺,要再深入些就已經是另一個不同的世界了,更別說要進行藝術創作與解析的動作。但現在透過最新的虛擬現實 VR 技術,這些原本稱不上親民的「藝術」開始比較更容易瞭解與有溫度,這次來到英國倫敦參訪了兩個正在使用 HTC VIVE 做為藝術創作工具或是輔助內容的展覽,相當有趣;也在此為大家做比較詳細的介紹。
倫敦皇家藝術學院 VR 創作應用
首先第一站來到全球最高的藝術與設計殿堂「皇家藝術學院」(Royal Academy of Art),這所學校建於1837年,是一所近兩百五十年的名校,最大的特點是一年僅招收16名藝術家學生,而且免繳學費,許多知名藝術家都是皇家藝術學院的校友,蘋果御用設計師 Jonathan Ive 還是掛名榮譽校長:
在皇家藝術學院中陳列了不少當代知名藝術家的創作,目前最熱門的就是 From Life 展:
其中有些藝術創作已經開始與科技結合,比如說 HTC VIVE 的 VR 環境就讓不少藝術家感到新奇與興奮:
如這尊人物雕像就是專為為皇家名流繪製肖像畫的 Jonathan yeo 使用 VIVE 搭配 Tilt Brush 進行創作,之後再解構成模型製作出來的 3D 自畫像:
創作過程也透過全景 360 影片記錄下來,過程相當厲害,除了自畫像以外他也創作了一個特殊造型座椅:
皇家藝術學院藝術總監Mark Hampson表示,HTC VIVE 提供了藝術創作的全新工具,改變藝術家創作的深度、廣度與思考方式,有學生剛入學時僅對傳統繪畫技巧有興趣,到第三年已經完全改用 VR 與多媒體進行創作:
皇家藝術學院內有一間擁有超過兩百年歷史的素描室,想當初對人體模特兒進行集體素描創作的濫觴就是由這個房間開始的,相當有歷史意義:
VIVE Arts 負責人張忠為(前伊林名模)表示,目前為止已經有超過20個展覽與 VIVE Arts 合作,包括台灣、中國、英國與法國等地都有相關展覽,現在更是有四個展覽在同一時間於世界各地展出,藝術家對於 VR 的運用在熟悉後都感到相當新鮮,很多人也已經開始相關的內容創作:
而在 From Life 展外還備有三組 VIVE 針對藝術名作解析、建築與VR繪圖創作提供參觀民眾相關體驗:
透過 VR 虛擬實境,人們可以以圖像化、多媒體的方式更輕鬆的瞭解藝術作品背後的意義與藝術家想表達的意境:
運用在工程方面更是可以在設計當下就可知道建築體積、結構,做出最正確的修改與規劃:
由 VR 界的小畫家「Tilt Brush」讓一般人都可以輕鬆的透過 VR 進行創作,之前國內知名漫畫家劉明昆就曾進行過一系列創作:
皇家藝術學院 Fom Life 特展相關影音報導:
泰特現代藝術館 Modigliani 特展
泰特現代藝術館位於英國倫敦,建築物前身是座落於泰晤士河旁的河畔發電站。當初由建築師賈爾斯·吉爾伯特·史考特(Giles Gilbert Scott)設計。在1981年發電站停止運作,並委由瑞士建築事務變為現代美術館,目前館藏有亨利·馬蒂斯、畢加索及馬克·羅斯科等大師的作品,是相當知名的旅遊地標之一:
而我們要接著參觀的是命運多桀的知名畫家 Amedeo Modigliani(亞美迪歐·莫迪里安尼)特展,是表現主義畫派的代表藝術家之一,生前幾乎都在窮困與疾病中度過,最讓人廣為人知的是與妻子珍妮·赫布特尼淒美的愛情故事(他病死後不久,妻子太過悲傷跳樓自殺,她也是位繪畫才女):
莫迪里安尼主要以人體肖像畫作為主,最大特色是大膽創作裸女畫,曾受到當代保守風氣嚴厲批評,直到他死後作品的藝術價值才獲得認可:
特展中除了有莫迪里安尼的名作展出以外,也使用 VIVE 的 VR 技術還原了他在過世前最後的畫室場景:
相關場景還原製作過程,相當的考究:
透過 VR 人們回到了 1919 年時的南法,莫迪里安尼在人生最後階段使用的工作室,透過當時的鄰居、友人所留下的資料還原了這位懷才不遇,一生貧病窮苦天才畫家的最後歷程:
看完只能覺得他真的很慘(後來他老婆也死了更慘,一屍兩命):
阿達也製作了現場展覽的採訪影片給大家複習一下莫迪里安尼的相關作品與展覽細節(內有藝術裸女畫,未滿18歲勿看):
最後透過莫迪里安尼生命中最後一幅畫作,莫迪里安尼的自畫像緬懷一下這位畫家,也驚嘆透過 VR 不但可以進行創作,也更方便一般民眾在欣賞藝術作品時更容易的回到當時的時空背景,或是作品之中感受藝術能帶給人們更多、更深層的感動: